11月27日,由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和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主办,实验室协办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暨石化化工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在大连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主任李静海院士,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闫国春,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张海波,以及石化化工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会议。大连市副市长刘东立、实验室主任刘中民院士、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冷雨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魏然,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分别致辞。
刘中民表示,人工智能与新一轮科技、能源和工业革命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刘东立表示,大连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坚实的石化和信息软件产业基础,大连将推出支持人工智能的政策措施,推动产学研合作,致力于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重要基地。冷雨欣表示,中国科学院积极地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人工智能的创新和跨领域合作,促进与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合作,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魏然表示,加强行业内外的交流合作,将助力石化化工行业在生产效率、资源利用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张晓彤表示,数据质量、可靠性和投入产出比仍需解决,希望大家积极支持和参与推进中心编制行业应用指南和数据标准。


会上,实验室叶茂研究员和刘中民院士团队在前期发布智能化工大模型1.0的基础上,正式发布智能化工大模型2.0。智能化工大模型2.0,是实验室联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为基座,使用200亿token化工领域无监督数据和10亿token有监督微调数据,在全国产化算力平台上采用二次预训练和有监督精调训练得到,在化工基础、工业催化、流体仿真、化工安全、化工分离等多个专业领域展现了卓越的能力。依托智能化工大模型2.0,团队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无锡雪浪数制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大学等联合打造了催化反应、工艺开发、中试放大和工厂优化四大智能平台,全面覆盖了催化剂评价表征、工艺开发、中试放大、工厂运行等化工技术开发及应用的核心环节。此次发布的成果及应用有望助力化工行业范式变革,引领化工产业向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